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四)

聚焦·两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24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2024年3月4日在京召开

★ 目录导航 ★


1

庞丽娟: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

陈松蹊:加强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力度

3

马晖玲久久为功 筑牢生态屏障

4

汪    霞: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5

江广平推进集体协商需要合力,也需要刚性

6

彭凤莲:设立财政过渡账户,让诉讼费退费不再难

7

吴文科改进养老保险的收缴方式与办法

8

刘    林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

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学历门槛过高等不合理规定



01

庞丽娟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总督学顾问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性工作。2023年,我国共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支撑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庞丽娟代表建议,打造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扬基地,让教育家精神可近可亲可感可学;强化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推出一批教育家型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精髓要义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必修课,融入教师职业生涯各发展阶段,激励广大教师追求卓越、勇担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人民日报 》

记者:吴 丹 丁雅诵 陈圆圆 叶传增


02

陈松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加强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力度

怎样加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力度?陈松蹊的提案《加强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力度》针对这一问题提了三点建议。


  首先,尽快将统计学纳入“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一是明确将统计学纳入现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招生专业中,加大对统计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二是明确将统计学纳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尽快在全国高校中遴选补充一批统计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补齐统计学基础研究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短板。


  其次,加强统计与数据科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将统计学纳入国家“101计划”,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系统性加强统计学教材体系建设,加快形成适应数字中国建设的统计与数据科学核心课程体系,并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广。


  再次,加大统计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统计学“双一流”建设学科点;二是在经费投入、招生名额、推免比例、长江学者和教学名师评审等方面给予统计学与其他基础学科同样的政策倾斜;三是布局建设若干统计学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信息报

记者:时晓冉


03

马晖玲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久久为功 筑牢生态屏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对此,马晖玲倍感振奋。“三北”工程是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三北”工程区是未来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主战场,是“双重”项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双重”项目实施两年来,全省累计造林737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1.33%以上,森林蓄积量稳定在2.5亿立方米以上,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保持了持续“双增长”。


马晖玲建议,推动“三北”工程与“双重”项目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双重”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完善“双重”项目管理制度,全力打好打赢“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文洁


04

汪霞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个旧市委副书记、市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云南省个旧市委副书记、市长汪霞代表说,近年来,个旧市坚持创新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走好融合发展新路,让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汪霞代表表示,共同富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做大做好“蛋糕”,也要切好分好“蛋糕”。个旧市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今后将持续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日报》


05

江广平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推进集体协商需要合力,也需要刚性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江广平表示,针对当前劳动关系领域、集体协商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尽快完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持,制定国家统一的《集体协商法》“非常必要、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都对开展集体协商作出了相应规定,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的人大或政府出台了41部集体协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整体来看,仍缺少国家层面专门系统规范集体协商的法律。2004年出台的《集体合同规定》,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现实需要。


“法律规定强制力不足、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对行业和区域集体协商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集体协商工作发展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国两会上,江广平委员提交了对集体协商进行立法的提案。


江广平委员建议,制定国家层面《集体协商法》,明确规定开展集体协商、履行集体合同是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明确集体协商监督和管理的相应主体及责任,对人社、工会、企联、工商联以及企业等各方在集体协商工作中的职责作出规范性表述,进一步提升集体协商制度法定性和强制性。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陈晓燕 郑莉 朱欣


06

彭凤莲


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师范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设立财政过渡账户,让诉讼费退费不再难

今年全国两会上,彭凤莲提交了《关于解决诉讼费退费难问题的建议》。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需要向当事人退还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退还有关当事人。’可现实中这一规定在预交的诉讼费直接入国库后就很难保证落实了。”彭凤莲表示,按照相关规定,诉讼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需全额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


彭凤莲认为,司法实践中原告起诉时预交的诉讼费只是先行垫交,诉讼中还有减收、退费等事由,案件未审理终结则都处在不确定状态。因此只有案件判决生效后败诉方承担的诉讼费才应当算是真正的非税收入,需要上缴国库。


在彭凤莲看来,当前的“预交诉讼费作为非税收入上缴国库——胜诉的一方向法院申请退费——法院再向财政申请安排退费”的流程,与诉讼费款项是预交、垫交的性质,并不匹配。此外,退费流程则很难合理、简明,而且费时较长,也不利于保护预交诉讼费方的利益保护。


调研中彭凤莲还发现,部分地区政府财政机构重“预收”轻“退付”,没有可行的退费实施机制,也导致了诉讼费退不出、退不快。“当事人有时候也是从表面上、直观上、结果上看问题,常常误解为法院退付慢,从而可能会影响当地的政务和营商环境。”彭凤莲告诉记者。


据此,彭凤莲呼吁,要按照“预交的诉讼费不能作为政府的非税收入”这个定性来把握,进行会计设计和机制安排,才能有效从源头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预交的诉讼费不作为非税收入直接进入国库。而应当在案件审理终结后结算,结算完毕后的款项再进入国库。预交的诉讼费由人民法院代收,结算后的退付也由人民法院代付。


彭凤莲建议,可以参考武汉等地的做法,在法院收费与国库间设立财政过渡账户,对预交的诉讼费纳入“过渡账户”管理。案件裁判生效后,对预交的诉讼费结算分流,该退还的退还,该作为诉讼费收入的则全额上缴国库,可由人民法院负责代收代退及收入上缴等事务。


“打通制度堵点,对诉讼费用及时退还、按期上交,既能及时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也能为司法工作赢得口碑,从而维护司法公信,增强群众与企业的满意度。”彭凤莲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杨喆


07

吴文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改进养老保险的收缴方式与办法

吴文科指出,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收支模式存在较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研判预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重,按2022年度我国人均养老保险年缴纳17249元而获益43268元的标准计算,既往的收支模式长期下去难以持续。若不及时加以调整,到2035年,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就将耗尽。即便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耗尽时间也仅可延迟约7年左右。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隐患:各省区缴费政策的额度不尽相同,而跨省区的人口流动及就业联动趋势增大增快,特别是一些地区及人群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缴费积极性不高甚至逃避缴费现象的存在,致使区域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缴费情形及社会保障水平很不平衡。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吴文科提出了如下六条具体建议:


一是以养老专项税的方式做实缴费基数,降低制度性缴费率。如将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合计的约47.256%-61.256%(个人10.5%,企业26.756%,个人和企业公积金各5%-12%)制度性缴费率,平均降低到约13.8%。从而使个人的制度性缴费率由约10.5%降至6.5%,使企业的制度性缴费率由约26.756%降至16.956%;


二是将住房公积金中自愿缴纳的附加基本养老保险部分,完全纳入附加个人账户。即将个人和企业合计缴费率的6%,调整到完全进入基本养老保险的附加个人账户;


三是将企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调整为以工资总额为基准。否则,用工越多,负担越重,不利于促进就业。特别是在未来智能机器替代部分人工劳动的大趋势下,社保基金的缺口压力会随着缴费基数的相对减小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而更趋严峻。为此,还可采用计算总收入的做法,来调整和完善收缴标准;


四是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关联。一方面使基础养老金由职工曾经缴纳的各个地区共同承担;另一方面在基础养老金额的计算参数中考虑加入上年度全国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并适度增加本人月均工资的缴费基数权重;同时允许不连续缴费,对参加城镇职工缴费满5年、缴纳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满15年的,按收支关联原则等比例支付养老金的发放数额;


五是进一步加大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力度。通过购买国债和国家基金、划转与入股国有企业等方式,将社保基金转化为真实投资。使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力增大社保基金的收益;


六是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及经办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如参照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模式,来设置成立新的社保基金管理委员会。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陈俞彤


08

刘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后,相关部委、各地方围绕科学教育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从总体上看,科学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刘林指出,影响科学教育新格局形成与高质量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顶层设计不够精细,规划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重视程度上热中温下冷,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课程、教材等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创新;科学教育资源开拓不够,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刘林表示在顶层设计中要建立相关制度,防范科学教育被变异、造成新的内卷。刘林建议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体现新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注重可行性,并将其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作为教育强国系列支撑之一,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作用。


刘林建议,通过开展科学教育宣传推广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同时动员在家长中、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参与其中,形成有利于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广泛共识。


此外,针对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刘林建议将科学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财政预算必有项目之一,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机构(科技馆、博物馆)参与科学教育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普惠服务,同时合理制定科学教育购买社会服务的价格标准,灵活运用招标、邀标、定点采购等适宜形式,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参与到科学教育中来。


来源:央广网

记者:吴佳怡

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学历门槛过高等不合理规定

对于“学历鄙视链”现象,刘林认为,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规定,积极营造公平、清朗的就业环境,减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


招生、就业将持续“双千万”,应拓宽升学渠道


据统计,2024年全国高校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刘林表示,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各个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社会各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齐心协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扩岗、定招、建立招聘补贴制度等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毕业生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就业预期,近年来到中西部地区、基层一线、中小城镇、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不断提高。


“尽管如此,由于招聘需求减弱、毕业生人数增长的供需矛盾凸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通过前一阶段调研,刘林提出了“两个拓宽、三个精准、三个优化”的建议。


“拓宽”即拓宽国内升学渠道、拓宽国际留学渠道。在国内升学方面,刘林认为要立足长远,今年及今后一定时期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看到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规模已经先后于2021年、2022年突破千万大关,招生、就业‘双千万’阶段至少将持续十年左右,基数的增长,更高层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势在必行。”刘林认为,这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又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延缓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研究生扩招专项行动,并着力解决制约研究生扩招的师资、宿舍等关键瓶颈问题,采取大力度、超常规措施,确保在不断扩规模的同时,稳定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国际留学方面,刘林建议,一方面扩大国家留学基金公费资助留学范围、规模,另一方面发挥留学基金委等机构联系国外高校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免费为毕业生推荐更多的留学机会,并提供公益或者普惠留学指导服务,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优化直播带货、灵活就业等新业态社会保险制度


“三个精准”则是要精准统计、精准招聘和精准补训。刘林认为,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统计口径的科学性、精准性。客观看待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毕业后仍专心备考(考研、升本、留学)等群体规模数以十万计,而现行的就业统计与服务还不能适应这个趋势,建议将有其他选择意向、暂时不需要就业的群体单独列出(不纳入当期就业统计基数),建立精准、科学统计口径,并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延长服务周期。另外对灵活就业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认定办法,不要一刀切,力求反映真实就业情况。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招聘信息渠道不畅通、有效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刘林建议支持社会招聘中介服务平台与学校合作,鼓励优质、诚信招聘平台入驻校园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由有关部门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国招聘信息资源共享、精准推送,扩大有效岗位来源,提高服务质量。


刘林认为,要科学缓解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岗位招不到人与找不到工作岗位现象并存),客观认识高校毕业生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由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如滞后性)的客观存在,这一矛盾会长期存在。建议国家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补充培训专项计划,针对就业量大的战略新兴产业用人需求,对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免费培训,从而有效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规定,积极营造公平、清朗的就业环境,减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刘林认为,要进一步清理各种隐性就业歧视、优化就业环境。同时优化职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直播带货、网络创作等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的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国家职业目录中赋予正式职业名分,给予相应社会地位,提高上述新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提升职业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兜底措施,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对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对于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失业毕业生即时给予失业保险基金救济,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就业,让兜底措施更加有力”。

来源:新京报

记者:刘洋



信息搜集丨李奕萱 曹璐瑶

排版 | 何胜男

编辑、责编丨何胜男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三)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